iTunes 十年:從革命行業到老態龍鍾

數碼情報站 於 28/04/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我們經理發郵件說我們的下載量達到 30 萬次。”

回憶起當年那一幕,另類搖滾樂隊的吉他手 Joe King 依然慷慨激揚,十年前 iTunes 的橫空出世讓他們一首《Over My Head》紅極一時。 “一夜之間,我們的粉絲遍布全球。”

值 iTunes 開張 10 週年之際,《商業周刊》近日撰文指出,曾經革命音樂行業的 iTunes 歷經了滄桑的 10 年,這種單純下載的方式已經愈顯老態龍鍾,從生態的角度看,儘管它坐擁 4.35 億用戶,卻再也無法幫助歌手一夜成名。


2003 年 4 月 28 日,喬布斯發布了 iTunes 商店。儘管它並非人人眼中完美的音樂管理工具,但卻成為唱片公司對抗盜版音樂的銅牆鐵壁。依靠巨大的裝機量和播放器組合,這十年間,iTunes Store 的歌曲數量從 20 萬增長至 2600 萬,銷售的音樂一度占美國數字音樂市場份額的 69%。音樂產業在困頓和搖擺中終歸步入了正軌。

而如今,據 NPD Group 的數據,分享29 億美元音樂市場的 iTunes 的份額已經跌至 63%,創下 2006 年以來的最低值。不少用戶開始抱怨 iTunes 不思進取,就如同家附近的音像店一樣過時。 “它就是一個音樂電子表格。”一位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名叫 Ben Easton 的人這樣表示。還有人抱怨稱,iTunes 排行榜式的界面和下拉式菜單“毫無情感可言”,它已經激不起人的購買慾望了。

事實上,除了 iTunes Match 以及死去的 Ping,iTunes 在這十年間的變革乏善可陳。

另一方面,新的萌芽正在悄然生長,iTunes 不再是數字音樂行業的一枝獨秀。相對於如今已經拿下 22% 份額的傳統對手亞馬遜,iTunes Store 更大的威脅來自 Spotify、Rdio、Rhapsody 等新興的流媒體音樂服務。這是區別於 iTunes 單曲銷售和專輯銷售的另一種消費模式——訂閱模式。

比如 Spotify 採用“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用戶可以免費在線收聽歌曲。相比之下,像 Rhapsody 和 Rdio 這種音樂服務則需要提前按月支付訂閱費用。目前 Spotify 提供了三種等級的服務:有廣告的免費版、無廣告的桌面版,每月收費 4.99 美元、高級版,每月收費 9.99 美元。此外,用戶還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進行流媒體下載和儲存歌曲。 《商業周刊》認為,儘管 0.99 美元並不貴,但仍然高於流媒體音樂的訂閱費用。

訂閱模式的流媒體服務使得音樂的消費幾乎脫離了介質,實現了最短的音樂傳播路徑。更重要的是, 它構建了新的音樂工業的生態環境:音樂版權所有人也從這個平台上獲益——根據音樂被播放的次數。

Ben Easton 分析認為,隨著 iTunes 的勢力逐步擴張到 TV show、電影、圖書等領域,iTunes Store 對新晉歌手的推動力已經大大縮小。

Gartner 的分析師 Mark McGuire 認為,隨著Pandora 模式的流媒體音樂的興起,而年輕人更青睞這種消費方式,類似 iTunes Store 下載模式市場將會在未來五年裡慢慢衰落,儘管幅度不會太大。

自從註冊了 Spotify,iTunes 曲庫裡收藏了 3500 首歌曲的 Stephanie Berlan 如今很少再聽 iTunes 了。 “如果我都從 iTunes 上購買,那會花費很多錢。”Berlan 表示,她最近一次從 iTunes 上購買是在去年 12 月,“那是給我媽媽購買的,她有個很老的 iPod mini,她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

窮則變,變則通,傳說中的 iRadio 會出現麼?


資料來源:ifanr
標籤: iTune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