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734
精選
575
推薦
199

Lam Kin Ping

喜歡寫字,將生活大小事化作文字故事,
喜歡這個演變過程。

個人網誌:
https://www.facebook.com/lampingchi
於 09/01/2020 發表

如果葉問能選擇,大概不會選擇在這時代上演終集。看功夫電影是我的情意結,由十二年前的首集,到十二年後的終集,見證了時代變幻。也可借這電影,說說香港的興衰,人性的轉變,華麗動作背後的諷刺,而時代之所以要革命,不需要問一片樹葉,葉問也許會有答案。 印象最深的一句對白,是我們看到不公義之事,絕不能袖...

於 05/01/2020 發表

關於疫症的事,我對O三年的沙士歷歷在目。當年我住的地區與其中一個感染區近在咫尺,媽媽曾警告若她在外不幸感染了,千萬不要去探望她,就由上天決定結果。如今武漢爆發的不明肺炎案例,似乎遠不只官方公布的四十多宗案例,究竟那是天災抑或是人禍,是浩劫還是報應,這些判斷在不同人心裡都有不同答案,但我只希望從...

於 01/01/2020 發表

2020年閱讀的第一篇引起我好奇,然後細心閱讀完畢的文章,是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的專欄《骨秘》。是有關從骨頭裡尋找主人身份的動人篇章,看後也許會教人「骨痺」(廣東話俗語,形容打冷顫,通常用作表達情侶之間的肉麻行為)。這文章詳寫尋回七十年以前的屍骨主人身份的經過,而骨頭主人的名字,仿似是刻意吸引...

於 27/12/2019 發表

上回談及的鬼都是外國的,朋友D最近回到香港,原來才發現自己的能力原來還是「月是故鄉圓,鬼是香港猛 」,他甫到港走到街上,就看到一輛的士中坐着一個不尋常的乘客,這個怪客的坐姿,我聽後獨自駕車時,背脊也會不經意冒起陣陣涼意。 D直截了當地坦言告知我們,他回到香港看到的第一隻鬼,是走在街上時看...

於 24/12/2019 發表

又到聖誕,談談鬼眼。《入住請敲門》來到第四輯,見鬼之說也突然幾何級增加,那天朋友D來了我家作客,談到他有鬼眼,分享了很多個聽來也讓人毛骨悚然的真實與鬼接觸,後來我特意邀請他看一集《入住請敲門》,請他觀看那些聲稱有鬼出現的角落,他的反應卻令我意想不想。 朋友D在巴黎生活了一段日子,我和不如曾...

於 20/12/2019 發表

走進老舊的食店,古色古香的綠白方格地板,從豬手到麵,從在店內等位到來去匆匆的食相,都是那樣狂傲的味道。那老店相信許多香港人都曾到過,在風起雲湧的時代,味道能夠堅守在最高位置,而那份老香港情懷,是值得每一輩人深思的核心價值。 豬手爽口,豬皮炆煮得入口溶化,肉質嫩滑,咬下去不論是瘦是肥都能融合...

於 16/12/2019 發表

小女兒人生看的第一部電影,是《魔雪奇緣2》。她對電影的第一個感覺,是「不喜歡太大聲」,但我不能把音量調低。至於屏幕比家中的電視大很多倍,起初她也不太喜歡,後來又說「其實大都幾好」,而電影令她最深印象的,不是華麗的Elsa,而是被她稱為傻瓜的小白。 動畫電影的對象主要是小孩,必須帶他們來看電影...

於 11/12/2019 發表

山道,顧明思義是通往山上的道路。這條連接石塘咀與薄扶林道之間的小斜路,街道不長,載滿回憶。每一次回到西環,都會走走那條斜路,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拖着那時時興的滾輪書包,就那樣一步一步的,從山腳一直拖到頂端的學校,然後還要登上數十級樓梯,才會來到學校操場。 那條路的斜不是最讓我記得的元素,而是走...

於 08/12/2019 發表

冬天的快樂,也許我會回答,是喝一罐冰凍可樂,而且只能是可口那種。可樂是邪惡卻又令人不能自拔的產物,無論春夏秋冬,陰晴圓缺,快樂憂愁,都想將之灌進喉嚨。作為一個可樂的沉溺者,我承認沒有喝過不甜的可樂,而且有關可樂的甜,也許還滲雜了暖,能夠治療傷痕的暖。 夏天喝可樂在動機及理由上都很充裕,甚至有...

於 03/12/2019 發表

短暫的平靜後,再起干戈。這些干戈牽動了許多人的心靈,其中最撼動人心的,是蒙面警將一個跪地女士推倒的一幕。那一幕,電視畫面全程直播着,推完人後,蒙面警走了,既無歉疚也無後果,引發的浪潮也許會很快被大眾淡忘,但他的行為,卻被一個茶餐廳喝着凍奶茶的大叔一語道破。是故意的,存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於 29/11/2019 發表

重逢是種緣,十年後偶然在街上偶遇,並不是關心對方是否有關節痛,而是走到快餐店坐下來,侃侃而談,談生活,談家庭,更重要的,是談過去。那天在某商場被一把陌生的聲音叫喚,就如數月前在村口有人叫我的中文全名那樣,仿似回到中學時。原來中學,不知不覺已距今快二十年。 有一晚發了一個夢,夢裡突然有兩個人向...

於 25/11/2019 發表

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是民主的一大步,歷史會記下七成一人投票的一頁。慶幸我和不如的投票對象都成功當選,兩個候選人都是初次參選就擊退了盤據區內良久的建制派或中立親建制人士,完全打破了我當初「用選票表達訴求但無法改變現實」的想法。選票除了表達訴求,也真的有作為。不用懷疑誰是主流民意誰要檢討了,也...

於 20/11/2019 發表

那天晚上駕車載着小女兒到超市去買豆奶,車內的音樂隨機播放着陳奕迅的《一絲不掛》,她最近都會問我播放着的是什麼歌,我就答她歌名,然後她又會問歌名的意思,關於「一絲不掛」又的確有點難解釋,我就告訴她等於「唔着衫」,然後她答了我一句,「國王的新衣」。 《國王的新衣》是家傳戶曉的童話故事,在小女兒一...

於 17/11/2019 發表

停留在這條石屎行人道上,我已感到自己無法再振翅,無法再匯合我的同伴。這街道沒有難聞的氣味,但我已經沒有力氣再呼吸,只希望能夠在這淡靜的街道上,用雙腳徐徐走一會,走到再無力支撐下去時,就躺下來。回望曾經俯瞰的光境,那些飄至半空的白煙,令不少同伴失去了生命力,也令理應比我們強大很多倍的人類,絕望地...

於 13/11/2019 發表

聽道理的人,有慧眼,有寬容之心,有放下眼前個人利益的胸襟。當前的局勢,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期望能夠透過簡單的文字,表達一些個人的看法,願視死如歸的年輕人不要犧牲,願能夠顧大局的人,看得透徹,以政治手法解決政治問題,而非讓血不停流,讓人不停絕望。 香港與內地的矛盾,自一九九七年前就已存在,回歸前...

於 07/11/2019 發表

鐵滑梯、大牛龜,都是古老的東西。寫法有點老土,正如兩樣物件都是時代的產物,大牛龜所指的顯像管電視機,明年十一月後就成歷史,永永遠遠成為塵封的龜。反而,鐵滑梯在時代的光復聲音中,變得彌足珍貴,偶爾在舊屋苑中看到完好能滑的鐵梯,即使是三十歲過後的老孩子,也希望滑一次,讓屁股在螺旋的鐵道中迴盪。 ...

於 04/11/2019 發表

他約莫四十至五十歲,架着一副黑色的粗框眼鏡,聚精會神地看着餐牌,額頭上的坑紋,皺起上來時相信可夾死三數隻蒼蠅,臉上盡是歲月的痕跡,卻有一頭令人羨慕的濃密黑髮。喧鬧的酒樓裡,放眼望去,只有他一個人悠然自得地坐在一張四人方桌旁,一個人飲茶。 大叔獨佔一桌的畫面,吸引了坐在不遠處的我的眼球。曾經有...

於 30/10/2019 發表

曾經有一段時間,怕醜草成為了網絡熱話,皆因有家長因小孩在郊野公園觸碰怕醜草時被刺傷小手,遂寫信投訴政府部門將傷害她寶貝兒子的怕醜草全部剷走。當然,這隻怪獸家長的豐功偉績淪為都市笑柄,而怕醜草也名震一時。那天走訪嘉道里農場,偶然遇到小商店內一棵怕醜草小盆栽,看其含羞答答,將之買回家,付款之時,老...

於 21/10/2019 發表

明明綠燈,轉眼變成紅燈。不對,是明明綠燈轉眼變成微笑。在動盪的社會裡,運動的痕跡在各區留痕,大埔的某盞交通燈,每一次駕車經過,我都會看看那盞被裝飾過的紅綠燈。紅色是停止,黃色是預備,綠色是起動。每一隻顏色都代表了一種意義,不是要認定自己屬於何種顏色,但至少不要把自己落入沾污神靈的那種顏色裡。在...

於 18/10/2019 發表

看完電影《小丑》,感覺沉重,恐懼以及害怕。那設定得應與現實世界理應差天共地的電影世界,此刻看來卻與現實這麼近,尤其全城盡是面具及塗鴉的一幕,令人既心痛又心寒。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已經假設了一些事情,很希望香港的四種人,能夠親身走進戲院坐下來,屏息靜氣地看看這一套既瘋狂,卻有點真實得能代入香港的電...

< 1 21 22 23 24 25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