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的搜尋結果

文章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03/02/2020 發表

香港市面上口罩嚴重短缺,面對滿城非議和責難聲,有人引述「外國專家」指戴口罩無助抗疫。的確,也許是「國情不同」,英國人甚少戴口罩。即使英國本土出現了兩宗確診病例,輿論也傾向表示戴口罩的防疫作用不大,國民只需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記得掩蓋口鼻即可。 比較搞笑的是格拉斯哥有一間士多,老闆看見藥房的口罩都售罄了,靈機一觸入了41盒...

球外球內 於 31/01/2020 發表

英國脫歐協議於日前正式獲通過,意味擾攘了三年半的BREXIT以一首「友誼萬歲」畫上句號。於2019年1月31日,英國將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而對球迷而言,本日亦是冬季轉會窗結束的日子。看似只是湊巧的同一個日子,實際上卻是對日後歐洲轉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U18的小將們。 國際足協球例第19條(Article 19)訂明,禁止U1...

雷鋒網 於 30/01/2020 發表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圖自 Getty Images 儘管美國一直在向英國施壓,但英國近日為華為在其 5G 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開放了綠燈。 2020 年 1 月 28 日,由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主持的由高級部長、情報人員等參與的應該國家安全委員會議(NSC)決定,批准華為在英...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9/01/2020 發表

最近不少朋友都託我在英國買口罩,然而,商店街上的口罩早就售罄了。這又有什麼出奇呢?倫敦本來就多華人,在全球口罩荒的情況下又怎能倖免。況且英國人本身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市面上口罩的存貨量本來就不多。畢竟沒有經歷過沙士,英國人的衛生防護意識普遍鬆懈,普通傷風感冒不會戴口罩,即使懷孕或出入醫院,也鮮少掛上口罩的。在這邊掛上口罩在街上行走的話,就會顯得...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7/01/2020 發表

去過倫敦的朋友,一定認識「蠔卡」(Oyster card)。 蠔卡其實就是英國版的「八達通」。香港的「八達通」英文名叫「Octopus」(八爪魚),取其四通八達之意。英國的蠔卡正好是八達通的表親,是倫敦交通網的輕觸式儲值卡。自2003年蠔卡面世後,在倫敦乘巴士、地鐵就像香港一樣,一嘟搞定,省卻很多排隊買票的時間,也避免了零錢找續的麻煩。 ...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2/01/2020 發表

Marmite(馬麥醬)是很奇妙的食物。 這深棕色、帶黏性的醬料,由啤酒釀造過程中沉澱堆積的酵母加工而成,帶有極獨特的氣味。Marmite味道鹹鹹的,用它來塗麵包,薄薄一層,配上牛油,是非常經典的英式日常。 可是,不要以為個個英國人都受得了這濃重的口味啊!事實上Marmite就以「love it or hate it」作為廣告口號,有人愛它...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0/01/2020 發表

英國人平常給人的印象,就是沉悶而刻板。但如果你在對上一個星期日(1月12日),踫巧來到倫敦,又踫巧在中午坐地鐵的話,你大概會對英國人大大改觀。 那天正好是「除褲坐地鐵日(No trousers on the Tube day)」 。這個活動源於美國紐約,最初只是七個人在地鐵快閃除褲,後來愈來愈多人加入,還流傳到不同的國家。來到2020年,「...

方丈 於 19/01/2020 發表

於2016年中推出的手遊《Pokemon Go》的聲勢和遊玩人數雖然已經不如遊戲剛推出時般浩大,但依然有不少「死忠」玩家仍然在玩這隻遊戲!近日有一位英國男子就在Niantic的訪問中講述自己如何透過玩《Pokemon Go》而勁減一百四十磅! 就讀於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的Tommy Monkhou...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15/01/2020 發表

遠走他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 英國不像香港,五步一個垃圾桶、十步一個回收箱。距離我家最近的回收中心,也要15分鐘的腳程。我大約一星期會去一次回收中心,處置家中的玻璃、膠樽和紙盒。叫得回收中心,規模當然不只回收一般家居廢物那麼簡單,他們也收電器、家具、木材、衣物,然後從事藝術的人又會定期來收集可重用的物料。小小的回收場管理得很人性化,是真...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13/01/2020 發表

英國買東西,很少中伏,大抵英國人做生意很講信譽,不會將貨就價。不信的話,望望香港40年前建成的萬宜水庫防波堤,比新落成、又會漂移又會變形的港珠澳大橋還要堅固,你就明白英國人的生意之道。 有時他們對質素的自信,甚至會嚇你一跳。 話說最近我的傘子壞了,要買一把新的。在網上google 「brollies」(「umbrellas」在英國的暱稱...

Karine Beauty Wonderland 於 12/01/2020 發表

女士比男士更要好好護理身體?!? 作為女性,身體比男士們容易出現毛病, 如手腳容易冰冷,月經時更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如不好好處理,私密更會容易出問題等⋯ 除了調理身體外,我還有服用 supplement 去加強私密抵抗力。 而 ProVen 推出了女士專用益生菌 + 蔓越莓 3600,採用了專為女性而設的益生菌配方,加上針對私密...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09/01/2020 發表

我的同事負責為海外學生安排機場接送,對於中國學生總是人手一個電飯煲的出國,十分不解。也許中國人對白米飯真的有個情意結? 我家倒是沒有電飯煲,因為這邊的亞洲食材其實挺昂貴,煮西餐更化算。而且人在倫敦,要吃中餐實在太方便,真的很想吃中餐的時候,透過Just Eat (英國外賣app)叫外賣,什麼都能吃到,還直送到家呢。 其實英國人真的很喜歡吃...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07/01/2020 發表

來到英國,感受很深的是,這裡是真正的多元文化國家。不同種族的人也在這裡聚居,尋求機遇,讓這片土地充滿無限可能。 我的鄰居是巴西人,樓下士多卻是土耳奇人開的,對面的便利店由印度人主理,街尾餐廳卻飄著正宗意大利薄餅的香氣。我的家庭醫生是印度人,護士來自東歐,負責接聽電話的接待員卻是一位白人女子。藥房的藥劑師是白人,但幫忙看店的是兩位中國女學生。...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03/01/2020 發表

走進任何一所英國超市,你會發現,這裡幾乎所有朱古力都帶有fair trade的標誌。 公平貿易,是基本。再便宜的朱古力品牌,若非公平貿易的產品,便乏人問津。沒有人想因為嘴裡的一點甜,而間接剝削亞洲、非洲的貧農和小孩。 上世紀七十年代,Milton Friedman 認為賺錢就是企業的唯一存在意義。如今,這種唯利是圖的生意觀卻顯得過時。真正...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4/12/2019 發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常看著媽咪煮飯的緣故,小B自小就很喜歡玩「煮飯仔」。在他以前的Nursery,我和負責照顧他的姨姨便常常打趣道:「這孩子將來要做廚師,開間餐廳賣中菜。。。噢,不,他討厭吃中餐,那就開間炸魚薯條吧!」 英國的小朋友,五六歲才正式入學,此前都是在nursery/pre-school,和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耍。相對於語文、數學這...

球旗新聞 於 23/12/2019 發表

昨晚英超上演倫敦打吡,車路士作客技術性擊倒熱刺。打吡戰自然火藥味濃厚,主場的熱刺球迷擬不滿球隊被罰十二碼,以及孫興慜被驅逐離場,兩度打斷比賽。其中主場球迷看台一方向車路士門將艾利沙巴拿加投擲雜物,更有球迷向魯迪加作出種族歧視。熱刺宣佈會全力徹查事件,而英國體育專員阿當斯已責成熱刺調查事件,又會在今日和球會總監會面。 車路士昨晚憑韋...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20/12/2019 發表

早在2012年,英國已是全球最愛網購的國家。 時至今日,網購的習慣早已深入英國人的骨髓。你隨便走入一間Argos (本地百貨店),簡潔的店面一件商品也見不到,在你面前就只有一部部iPad和一本本的商品目錄,供顧客上網訂購和付款。事實上,現在Argos 超過一半的顧客都是網上顧客,網上訂購、速遞到家,門市只是留來服務少部份不希望多付運費而選擇...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18/12/2019 發表

我老公常說:「你覺得嗎?英國的小朋友總是很成熟的樣子!」是真的,英國大部份小朋友的談吐、外表都較同齡的亞洲小朋友成熟,不怕生、獨立、自信,儼如一個小大人。 事實上,英國的童裝,也一樣愛走型格路線! 亞洲的童裝一般都是可愛先行,把BB打扮成水果、動物都有,色彩鮮艷,而且剪裁都較寬鬆,一方面可以方便小朋友活動,另一方面也配合成長中的寶寶,希望...

KJFOODLIFE 飲食玩樂地圖 於 17/12/2019 發表

納入狠狠懲罰系列原因 - 門外黑板「缺一不可母忘初衷」、FB IG文宣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應訪係黃色既消費圈入面大力支持,正如老闆年紀輕輕就追尋理想,香港人都唔可以放棄,總有一天可以山下見。 未行到門口已經見到塊黑版,店主好有心經常都會換上面既字句同畫,每次行過都會有驚喜,之前去食就係缺一不可、母忘初心。 ...

我在倫敦天氣晴 於 16/12/2019 發表

正如某司長所講,在英國,我們沒得吃小米粥和餃子,只能天天吃麵包。(話說,小妹在香港長大,一直不明白「小米粥」到底是什麼食物。。。?)跟許多英國人一樣,我每週兩次grocery shopping,一條方包和一支牛奶都是定番。 這裡的方包都是一條條出售的,名符其實a loaf of bread,才沒有香港的四片裝、八片裝。吃不完的話,把麵包放進...

< 1 15 16 17 18 1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