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電影〈出埃及記〉的名字時,還以為有誰把聖經的〈出埃及記〉拍了出來,結果影片一開是英女皇的畫像,然後是一群光著上身的蛙人在警署毆打犯人,配樂是古典音樂,非常奇異的開場。 以後每當我感到荒謬的時候,以上畫面便會自動在我的腦海開播。 這是一套2007年的港產片,和宗教沒有關係,勉強連上關...
最近剛讀完蔡智恆的〈孔雀森林〉,不知道是作者本人很有趣抑或是他曾度過了一個很有趣的學生生涯,內裡的人都很有趣。 有趣,並不單指幽默或好笑,而是有靈魂的存在。 比如內裡有個人物叫榮安,他住在由貨櫃屋改裝而成的宿舍,颱風來襲時貨櫃屋從兩層樓高的位置翻滾了一圈,他說當時一生像快轉的電影一樣,一幕...
如果可以,我覺得每個人人生都應該試著自住一段日子(結婚組織另一家庭或與另一半同居不算啊)。 合租也好,獨居也罷,都很不錯。 雖然從以前開始我已經覺得夠了解自己了,可是搬出來以後,擁有了更多直接面對自己的時間。 有時候家裡就只有自己一個,想分心也不能。 那種感覺有點奇妙。 你會發現自己更多。 ...
〈Memento〉,2000年的電影。 初次觀看的時候大概是中六,在電影面世10年後。 我並非電影發燒友,那時我沒有聽過這套戲,也不知道誰是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會找來看全因爲當時喜歡的大哥哥推介。 對於所有我喜歡的人喜歡的事,首先,我會懷有好感。 10年後,因為...
〈密陽〉,2007年的韓國電影作品,距今13年。 第一次看的時候大概是在高中或大學初段的團契時間,好友在電影週中選播了這套戲。 還記得剛看的時候有點納悶,戲裡沒有俊男美女,也沒有刺激的劇情,連配樂也欠奉,只有演員的說話聲......怎麼說,就是很生活的樣子。 平淡得甚至讓人覺得無趣。 有時...
遠赴外國讀書的朋友有天問我:「你會唔會都考慮移民?」 我說:「移民離我好遙遠,我呢啲小市民,無嘢嘅,到時咪歌頌共產黨(笑喊emoji)」 他回我:「#講呢啲,你邊會做到呀,#你大我唔到嘅。」 我有一剎那迷惘。 我做不到嗎? 我做到呀。 我現在也可以做:共產黨萬歲,共產黨是偉大的母親,共產黨是...
如果說,從前我們聽過太多被承諾所傷的痛楚,那麼來到廿一世紀的我們已然不同。 除卻政客以外,我們已不輕易承諾別人太多。 我們知道人的脆弱,體會世界的多變和殘酷以及,關於自己的無情與限制。 「做到的事情直接做,做不到的事情多說無益。」或許是我們這代自命瀟灑之人的寫照。 我們明白口講無憑,行動最實際...
當然,我不是叫你要做player或是賤視對方、遊戲人間。 不是這樣的意思。 而是你不要懷著愛了,就無論如何都不改變的信念。 一生在你走到盡頭時回望,或許只是彈指之間,可是在你走著的時候,那分分秒秒其實很悠長,悠長得你根本無法確定明天會發生甚麼。 承諾可以很美好,要是你當刻真心真意,由心發出:...
這是出自〈耀眼〉的對白,而我聽見以後就無法讓其輕易略過,想抓住細細咀嚼。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能力,當然有些人很厲害,有些人會平庸一點,可是過得好不好最終卻是取決於自己。 快樂很公平,並不單單拜訪富人或窮人,也不對厲害或平庸作出差別對待。 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懷接待她,她就在那裡。 (天呀,...
以前,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有天會是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 在原生家庭時,我幾乎乎天天都不回家晚飯,一有機會就往外跑。 無論母親講甚麼,我都會催眠自己「過咗海就係神仙,忍忍忍」。 也不會定義自己是個內向者,免得如「偽獨」般被恥笑收場。 直至坊間開始出現甚麼「外向型內向人」/「社交型內向者」/「開朗型內...
你曾經覺得自己很特別,或是上天賦予了你特別的任務嗎? 只是成長以後不得不承認,自己不過是個隨處可見的凡人。 我是從來沒有這種慨嘆喇。 小學時,我幾乎年年考第一。 並沒有特別勤力,就只是考試前揭一揭書而已。 當然,我是個乖學生,上堂超俾心機聽書的,也從來沒有欠交功課。 可是我不是那種會預習或...
話說今年年初四時,約了一班好友食盆菜。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盆菜,有點小期待。 沒想到前一日卻得悉其中一位好友剛自內地回來,還是乘搭高鐵。 當時武漢肺炎正在發酵,未到現在的田地。 口罩緊張但仍未如此缺貨,沒有人囤積米、紙巾和消毒用品,但我想起要和她同枱食飯,還是有點頭皮發麻。 如果沒事,自然皆...
偶爾出門,會看見很多店鋪都在拍烏蠅。 一想到那些租金、人工、燈油火蠟都是固定成本,無從節省,每過一天就代表支出與收入距離又再拉遠,實在讓人戰慄。 上網看見一些Freelancer group也在大吐苦水,有些明顯一直以來都是靠接學校的job維生,停課的關係,有人明言已經一個月毫無收入…… 打工...
小時候,父母不可靠,老師曾是我仰望的天空所在。 這樣說,希望各位不要誤會,以為我看不起父母或是覺得父母沒有用之類。 我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在那樣的年紀已有「鄙視」的概念,反正我當時沒有。 只是傻傻地覺得自己比父母懂的還多,覺得自己很叻而已。 還記得小一還是小二的某天,母親來接我放學,我「教導」...
關於死亡,最早的記憶大概可以追溯到幾歲時。 不知哪個混蛋騙我,說吞下口水會死掉啊。 現在想來當然是無稽之談,可是幾歲是會相信母親說手指月亮會聾的年紀。 於是當年做了個很噁心的舉動,我拿著一張紙巾,一邊看電視一邊吐出就快忍不住要吞下的口水。 奇怪,當時完全沒有任何人理會我。沒有責罵,也沒有提醒...
2016年,我曾租借過工廠一個小單位一年,大概100呎(?),總之是一眼望見的長方形。 算是正式搬出來的前哨戰,也想看看自己是否能負擔得起每個月的固定租金。 當然,你說錢銀這回事,不是計算一下就知道嗎。 可是我常想,不親身體會的話可能還是不太明白,帳面上的數目計算到,可是生活起來還是可能有點不...
我其實差一點忘掉自己曾那樣活著。 與人保持距離,無論再投入某個自己卻總站在圈外以局外人身分旁觀整件事,自己成為自己的旁白,以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細細剖析人和事的脈絡。 熱情地笑著,但冷冷的。 不了解的人不知道,還會稱讚我笑容璨爛,為人樂觀;熟悉的人會覺得困惑,不明白到底我因何如此活著。 即使問我,...
我曾經有一個很親近的朋友。 他是我中三時做Prefect的隊長,照道理說,像一個大哥哥,可是那時我們都叫他媽媽(笑)。 他是個很溫柔的人,又因為是隊長,需要常常提點我們很多東西,久而久之大家便覺得他有著媽媽慈祥帶點囉唆的氛圍,不過最大原因還是想要逗他玩。 你知道有些人就是會讓人有想捉弄他的感...
最近和朋友吃飯,她說新認識了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常令她驚嘆連連。 讓我們簡稱她為B小姐。 B小姐不知道為什麼生出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很漂亮。 每當身邊有人出pool,她都會擺出一副「佢都有拖拍?!我點解唔得?」的嘴臉。 最令人尷尬的是,她和某位新娘朋友聊天,卻明確地讓主人家收到「你都嫁得出,我當...
因為已經不再是十八廿二,隨著年齡的增長,女人接觸姐弟戀的機會會逐年上升,當然去到某個位置又會再急促下跌。 近日朋友和我分享與「弟弟」約會的經歷。 這裡講的弟弟當然不是指家人的弟弟,而是年齡比自己少上一些年日的男生。 小到甚麼地步? 是二十六、七歲和二十歲的差距。 平日總是不太感覺得到時間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