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女生,其實我在六年前已經認識。我們相遇在一個名叫 說書人 StoryTaler的組織,我和她的姐姐早在網絡中認識,當時我誤以為她就是姐姐,愉快地和她打招呼,卻換來她一臉迷茫,後來才知道,原來她們是Twins。 妹妹叫朱古力 Iris Chan,雖然飽受焦慮症和抑鬱症等困擾,但我對她的...
有日和Y小姐閒聊,她說:「有次我睇到本書講整理衣櫃。唔係嗰啲教人斷捨離嘅嘢。佢係話有時間可以執吓自己個衣櫃,睇吓有無邊啲衫係自己好鍾意買,但其實從來無著過,再諗吓原因。」 我在腦海中搜索這件事,但想起不計內衣褲的話,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買過衣服了。 Y小姐接著說:「然後我先發覺,我真係有呢個...
以前高中時曾讀過Business,其中有個大topic是Business Ethics。 當時覺得可笑,一是在想幹嘛將這些common sense煞有介事地整合成一系列的課題?二是認為這些規條明明與真實情況不符,學來不過更知道甚麼是「面一套,底一套」,顯得社會更虛偽而已。 這個世上誰不知道誠...
最近在IG久違地看了篇長文,題目是〈25歲,不快樂也要對自己說句生日快樂〉,因為是公開的寫作,所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尋啊(IG:Yauki 有琪)。 內容是關於她面對著的一些困難和感受,其中她寫到「每次與朋友聊天,或是在社交媒體上抒發,都擔心自己的負能量會影響他人,懼怕會惹人討厭,亦擔心自己是...
有次和幾個大學同學玩Card Game,大家輪流抽牌,牌上有好些選擇題,大家選好答案,猜中哪個答案最多人選擇,便為勝出。 說是Card Game,更像讓還未熟透的朋友藉機聊聊心事,認識大家更多。 其中一條題目是問大家:如果可以選擇,睡覺和吃東西當中,有一樣能變成不是必需的,你會選擇哪樣? 大家...
三,是個很微妙的數字。 放在力學上,聽說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而其中又以等邊三角型尤為穩固中的穩固。 不過,要是放在關係上,三則最具張力。 或許因為人與人之間,從來無法做到如等邊三角形般恆久對等? 某天和K無聊談起去旅行這件事。 「呀邊個好似單獨同個女仔去旅行。」 「吓?!佢女朋友肯?」 ...
早前接了項工作,是替催眠治療師寫下他的個案記錄,再緝錄成書。 昨天剛寫完了最後一篇。聽著那些故事時,偶然會被治療師的話語擊中心臟,悄悄翻起暗湧,當然內斂的我自是保持鎮靜,專業地淡然寫下文字,畢竟是在工作,不是朋友交心,可是那些東西卻都一一留在我心。 有些人總覺得社工、輔導員、心理治療師等好好...
某天和K逛街,看見商店販賣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遊戲卡,內裡還有少年在激鬥著。 「以前我都好鍾意玩。」他在撫摸和查看那些卡片。 「鍾意就買。」對於少年來說,一百幾十或是幾百元大概有點昂貴,可對成人來說卻綽綽有餘,是負擔得起的消費。 K卻放下,說:「雖然而家有錢有能力仲有時間可以去玩,不過好似已經唔係...
我從小就是個乖巧型的小大人,在學時做過最壞的事只是上課偷食糖。 K問我不會覺得可惜嗎? 成長以後,我們會發覺從前那令人懼怕的缺點、小過、大過一點也不重要,反倒犯過的那些錯,會成為日後津津有味的回憶,因為做大人以後,犯錯可不是有誰在成績表上立個記號,事情就能一筆勾銷。 因而在那個仍被處處包容的時...
(請注意,這絕不是廣告文。) 以前家裡,媽媽是在用這種地拖和水桶的: 我也曾「孝順」地替媽媽拖過幾次地,很快就放棄了。 地拖很重,而水扭極也不斷滴出,弄得整間屋濕答答,且非常廢力。 後來我搬出來後,和Roommate就買了這種膠條形的: 大學時,Roommate是在用這種清潔房...
自從懂事以來,厭世就如影隨形地粘著我。無論走到哪裡,走到甚麼光境,它一直都在。只是偶爾身影會淡一些,有時很濃厚。 對我來說,只是單單存在這件事已經花費了自己很多energy,一旦要做的事情多起來,我就會開始覺得麻煩,想要逃避,嚴重的時候會影響胃口,間中會想作嘔,當然睡眠也會受影響,可能會睡得很...
你小時候有煩惱過嗎,是把最美味最愛吃的餸菜留到最後呢,還是一開始就品嚐? 我曾經是「後嚐派」,把不那麼好吃的(有時甚至是難吃的)先處理掉,最後才把最愛的放進口中 - - 先苦後甜,因為有了對比,甜味顯得更甜,甚至把前面的苦味都蓋過,留下了美好的餘韻,替那餐膳食畫上完美的句號。很長的一段時間我...
其實內心更想說的是「和解你個頭!」,不過放在文章標題好像有點怪怪的,所以就寫在文章上的第一句吧。 昨夜收到讀者message,問我中秋節過得怎麼樣,有因為要見家人而出現掙扎嗎。 她祝我中秋節快樂,卻坦承自己這個中秋過得不太好,需以眼淚作結,實在令人心痛。 話說,我昨夜還真的回了家,因為母親大...
以前我所有社交媒體上的資料都是公開的。 從我的想法到生活照片,全部都是有興趣的人就能看見,而一律傳friend request的人我也會接受,拜此所賜,我真的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有好些還聯絡至今,甚至每年會見面。 那段時候真的很快樂,大家就是在單純交朋友:因為你寫的東西有趣,因為理念相同,因為...
之前在〈以為只靠努力就能無所不能,這是一種傲慢啊!〉就已經講過,努力和堅持不過是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因素,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由細到大身邊的大人都很喜歡吹捧努力和堅持,久而久之,彷彿不努力和不堅持就成了一種罪過,是種劣行,像以前有些老師就很喜歡講「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的故事...
如果有人在背後捅了你一刀,而你回送一枝暗箭,雖然無法拿來當「以德報怨」的範本,可是那又怎樣呢,你心裡爽了,為自己出了一口氣,受傷的心因而得到安慰,這樣不比當個君子好嗎?如果父母一直當你是ATM,從來沒有好好愛過你、為你付出,你冷淡對待甚至避而不見,雖然會被罵不孝,那些不知情的人還會紛紛走過來說...
其實內心更想說的是「和解你個頭!」,不過放在文章標題好像有點怪怪的,所以就寫在文章上的第一句吧。 昨夜收到讀者message,問我中秋節過得怎麼樣,有因為要見家人而出現掙扎嗎。 她祝我中秋節快樂,卻坦承自己這個中秋過得不太好,需以眼淚作結,實在令人心痛。 話說,我昨夜還真的回了家,因為母親大...
早前和K一起觀看了一套日本動畫〈強風吹拂〉,是講資質不同的十名男子組隊參與「箱根驛傳」接力長跑的故事,每個人要跑二十公里呢。 關於跑步,我最長試過跑15km,喜歡的小說家村上春樹聽說每天都會風雨不改地跑步。有一陣子,香港也掀起了跑步潮,人人都講跑步,每年馬拉松比賽更要經過公眾抽籤才能確保參賽...
本來系列題目想定為:你應該教會孩子的事。後來覺得我又不是父母,也不是專家,好像不太有資格這樣講。不過,我曾經也是個孩子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總是可以的吧。 在青春期將近尾聲的時候(大概是二十頭的日子?),我曾嘗試總結成長為何如此痛苦。 除了因為腦囪未生埋,情緒波動得像長期得了中二病般活著的...
你問(1)在哪裡?在這裡啊。 發生過的事不能當沒有,傷口形成的那剎也永遠鑄刻在記憶裡,每當回顧或是日後我們真能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疼痛始終依舊鮮明。 可是最近我發現,人是累積而堆疊而成的存在,要是我們都改變了,曾經你以為會痛憤一輩子的人和事,似乎都能隨著不同的舉動而令情緒產生新的變化,新的感...